山東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作環境監測與食品安全檢測設備制造商,近日在濰坊成功舉辦了"肉類快速鑒別儀技術交流會"。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肉類加工企業、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檢測機構代表共計200余人參會,共同探討肉類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的進展與應用實踐。
本次技術交流會的核心產品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便攜式肉類快速鑒別儀。該設備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相結合,能夠在30秒內完成肉類品種、新鮮度及摻假成分的快速檢測。儀器內置超過200種肉類特征光譜數據庫,可準確識別豬、牛、羊、雞等常見肉類及其混合比例,對注水肉、變質肉等異常情況具有95%以上的識別準確率。相較于傳統實驗室檢測方法,該設備將檢測時間從數小時縮短至一分鐘以內,且無需復雜的前處理步驟,真正實現了現場即時檢測。
技術總監在主題報告中詳細介紹了該設備的三大技術創新點:首先是微型化光譜模塊的突破,將傳統臺式光譜儀體積縮小了80%,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內;其次是的深度學習算法,通過持續學習積累的超過10萬組樣本數據,使設備具備持續優化的能力;第三是智能化操作系統,配備7英寸觸摸屏和語音提示功能,支持檢測數據實時上傳至云端管理平臺。這些技術創新使得該設備特別適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流動檢測、企業原料入廠檢驗以及超市、農貿市場的日常質量管控。
在應用案例分享環節,濰坊市市場監管局代表展示了使用該設備半年來的成效:累計抽檢肉類樣品3200批次,發現摻假案例47起,不合格樣品檢出率較傳統方法提升40%,執法效率顯著提高。某大型連鎖超市質量負責人也表示,該設備幫助他們在配送中心攔截了3批次問題肉品,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風險。
會議特別設置了現場演示環節,技術人員使用設備對預先準備的樣品進行檢測,準確識別出了摻入10%鴨肉的豬肉餡,以及存放超過保質期的牛肉樣品,直觀展示了設備的可靠性能。多位與會專家認為,這種快速檢測技術將改變傳統肉類安全監管模式,為落實"四個最嚴"食品安全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山東天合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海亮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公司將持續投入研發,計劃明年推出具備獸藥殘留快速檢測功能的新一代產品,并建立覆蓋全國的售后服務網絡。此次技術交流會不僅展示了國產檢測設備的創新成果,更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搭建了良好的技術交流平臺,對提升我國肉類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銷售熱線
掃碼加微信
移動端瀏覽